乡村蝶变美如画 村民唱响“幸福谣”
经开区东山街道调文村智能大棚蔬菜基地。记者 张锋锋 摄
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去年来,湛江经开区积极克服疫情影响,“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进工农互促、城乡互补,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乡村振兴和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1433户3296人全部实现脱贫,三条省定贫困村全部达标出列;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304条自然村基本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务,村庄规划、垃圾收集点建设全部完成,自然村全部配备卫生保洁员共1110名,80%村庄基本达到干净整洁标准,52.6%以上村庄基本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完成154条共131.511公里“四好农村路”砂土路改造工程;全力推进304条自然村雨污分流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排名全市第一……湛江经开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了良好成效,成功描绘出一幅乡村美如画、幸福踏歌来的美丽风景。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老村庄焕发新容貌
东海岛调文村是个偏远小渔村,曾被定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近年来,调文村不断推动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积极创新党建工作机制,构建“党建+N”新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脱贫攻坚、生活环境治理、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多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关键少数”引领“绝大多数”,带领调文走上全面振兴的康庄大道。
在对口帮扶单位的共同帮扶和当地党委、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调文村逐渐探索出一条以农业产业主导、绿色能源产业优先发展的路子,各种产业扶贫和就业项目陆续落地见效。通过实践‘党建+N工作模式,使党组织更有凝聚力和号召力,也使党员干部体现先进性更具体化。100亩的智能大棚蔬果基地建起来了;装机容量240KW的光伏发电站建成发电了,南塘沟合作社投入400余万元的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建起来了……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不足4000元,提高到现在的14378元。
从后进到先进、从贫困到振兴,调文村通过强党建壮筋骨,不断夯实振兴发展根基,一举摘掉“软弱涣散村”和“省定贫困村”两顶帽子,产业兴旺,人均年收入达3万多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迸发出更加强劲的发展活力。
和调文村一样,经开区东简街道的蔚葎村曾经也是个“问题村庄”,党组织软弱涣散。近两年来,经开区委组织部“重拳出击”、整顿提升,进一步加强该村党支部班子建设,优化配齐村“两委”班子,增强村党支部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强化阵地建设,使得原来“后进村”变身为“和谐村庄”。
调文村、蔚葎村只是湛江经开区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经开区不断推动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积极创新党建工作机制,构建“党建+N”新模式,增强了村民对党组织的向心力,进一步提高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大大增强了广大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区各大村庄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收入提升日子红火
村民喜笑乐开怀
地处偏远的硇洲岛赤马村,一直以来农作物种类单一,村民收入不多。近年来,硇洲镇政府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种养布局,香蕉和火龙果成为硇洲岛最重要的农作物。反季节成熟的火龙果,更是成了名副其实的“致富果”。依托火龙果、香蕉等特色产业和历史文化资源,大打生态种植和旅游文化两张牌,岛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宋皇村村干部吴义燕说,产于硇洲岛的火龙果外表美、糖分高、味道香,一经推出便成为市场的“宠儿”。冬天一斤火龙果的售价可达到10元,亩产将近5000斤,一亩地就可收入高达5万元。该村村民余丽霞也开辟果园,种起了大片火龙果,日子越过越红火。像余丽霞一样的村民还有很多,现在各村正大力发展农家乐,拓宽农户增收渠道。
为了降低农户种植成本,赤马村还成立了经济合作社。通过合作社,村民可以更低的价格买到肥料、农药等产品,也能对接优质的客商,顺利将农产品销售出去。依托火龙果种植,赤马村村民近几年的收入大幅提高,90%的种植户陆续住进了新建的楼房。
不仅要安居,还要乐业。湛江经开区出台措施,多渠道落实培训就业,并督促企业用工向搬迁村民倾斜。目前,湛江钢铁、中科炼化及配套企业从东海岛招工已突破5000人。村民们“洗脚上田”在家门口转型当了工人,外出打工的村民也陆续回到了家乡发展。
你读书,我买单!为了解决搬迁村民学历低、缺技能等就业问题,以及东海岛企业“用工难”问题,湛江经开区出台“造血”长效机制培养“订单人才”,政府“掏腰包”扶持东海岛征地搬迁村民免费就读技校,全力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打通为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得力举措,也为东海岛发展大工业提供更多高技能人力支撑。未来,东海岛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将转型为有文化、有知识、懂技术的新型工人,经开区振兴发展的态势更好、后劲更足。
在东海岛这个大工业主战场上,以工补农、工农互促,村民生活节节高。东海岛南池沟种养专业合作社调文村基地种植的蔬菜瓜果成了宝钢湛江钢铁工人喜爱的“盘中菜”。去年,东山街道调文村的种养基地中标,成为宝钢湛江钢铁公司的定点采购单位,平均每两天就有两千公斤左右的蔬菜瓜果走上钢铁工人的餐桌。
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乡村“颜值”不断提升
几年前,曾经村巷泥泞、垃圾成堆、乱象丛生的调文村,从2019年开始,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治理,全村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村民们更是主动当起了保洁志愿者。如今,这里硬底化巷道整洁干净,庭院内外花果飘香,家家户户门前悬挂“调文村村民门前三包”的牌子,“党建责任区”的牌匾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不只是调文村,近年来,经开区多措并举,在全区开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颜”模式,全面掀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热潮,以干净整洁、清新靓丽的乡村环境迎接全面小康。
经开区主要领导坚持“一线工作法”,加强研究、破解难题,深入各街道(镇)、村现场调研,为推进乡村振兴,特别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把脉开方,专题研究和部署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层层落实责任、狠抓政策及工作落实,围绕村庄人居环境三清三拆三整治、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村道和村内道路硬化、农村厕所改造、村庄集中供水、农村危房改造、村庄基本公共服务、村庄绿化美化建设水平、全面加强村庄规划编制、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等多项指标,加大宣传力度,增加财政资金投入,部门协调推进,不断补齐短板,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满意度,如期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
如今,经开区乡村“颜值”在不断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越来越强了。(记者何有凤 通讯员林春梅)